(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搭载了北理工研发的机械自动变速电驱动系统、可快速更换的锂离子电池系统、电动化低地板客车底盘等多项开创性技术的50辆电动客车在奥运核心区成功运营;2022年北京冬奥会,搭载了北理工和理工华创公司研发的全气候动力电池技术、双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的212辆新能源客车也在核心赛区成功运营。由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多个科技项目成果应用到北京‘双奥’的新能源汽车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程对记者说。
林程为学生们授课。
2002年,林程参与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中电动客车的整车研发工作。北理工团队和客车制造厂商合作研发的低地板电动公交车被北京奥组委相中,计划用于北京奥运会。研发机械自动变速电驱动系统,解决换挡平顺性难题;发明可更换锂离子电池系统,为电动公交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攻克动力电池管理及高压安全难题,为运行安全提供保障……林程团队研发的50台纯电动公交车惊艳亮相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低温环境给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续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攻克这一难题,林程带领团队研发出“全气候动力电池”。2018年至2020年的严冬,林程团队连续三年到内蒙古海拉尔进行试验。“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将搭载团队核心技术的电动客车停在湖面上静置48小时,让汽车完全冻透。凌晨4时,启动电池加热,在电池之间或者电池内部,有一个特制的加热片,通过这个加热片形成加热回路,在极寒环境下,让电池利用仅剩的一点儿电量给自身加热。这样电池电量就开始快速恢复,当恢复到零度以上,电池就可正常充放电了。”林程介绍。
海拉尔试验现场,林程(左)在与团队沟通情况。
第一年启动电池加热后,电池系统每分钟升温4摄氏度,消耗能量占总能量的5%,原理实验取得成功,但在实验后电池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第二年同期试验,电池系统每分钟升温7摄氏度,消耗能量占总能量的5%,空调制热能耗降低了40%,样机实验取得成功。第三年团队又进行了一次冬季试验,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产品试验成功。“我们每次做试验都要总结经验教训,再重新回实验室去验证。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和挑战,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强大的信心和耐心,做好长时间攻克一道道难关的准备。”
电动客车要往返于冬奥赛场之间,既要满足山区爬坡,又要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驶,常规电机不能满足要求,为此,林程团队开发研制双电机自动变速驱动系统,可实现自动换挡,并保证了换挡动力不中断,极大提升了电动汽车性能。
林程团队进行面向冬奥环境的全气候动力电池极寒环境试验。
林程介绍,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全气候电动客车在海拉尔经历了3次极寒环境试验,电池自加热速率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为世界首创,获得了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推动电动车辆技术成果转化,以北理工电动汽车整车技术团队为基础,2010年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性公司,林程担任董事长,公司技术骨干不少是北理工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林程希望研发的产品更具独创性、领先性,通过产学研结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